双柏县河口河(二期)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况
双柏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794.95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6.10%,是云南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之一。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变成“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制约山区、半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泥沙导致下游及周边江河湖库淤积,降低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水系河流泄流能力,影响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诱发和加剧洪涝灾害。双柏县水务局(以下简称“县水务局”)组织开展双柏县河口河(二期)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山丘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双柏县河口河(二期)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双柏县大麦地镇河口村委会辖区内,根据《楚雄州水务局关于双柏县河口河(二期)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2020年度实施计划的批复》(楚水复〔2020〕46号),批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03公顷。工程主要包括梯田工程和配套措施。其中,梯田工程170.03公顷;配套措施包括灌溉工程、田间道路和管护设施,建设取水口1座、进水池1座、提水泵站1座、泵站管理房1座、输水管道7.85km、闸门井14座、镇墩12座,支墩46个,水池(窖)工程64座、田间道路5.67km、下田口28座、道路挡墙70m、道路排水沟5.67km、排水涵管20处、沉沙井28口、管护碑1座、管牌4块、水利设施喷绘20㎡。经《双柏县十七届人民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纪要》及《双柏县人民政府办公会议纪要17号》决定,项目新增工程措施覆土,新增覆土规模500亩,整理成水田。
二、绩效评价结论
双柏县河口河(二期)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得分为83.77分,综合评价等级为“良”。项目的实施可有效遏止水土流失,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缓解项目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但在项目管理、绩效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项目管理方面,项目设计变更大、超投资概算;未按计划工期完工;后期管护工作待加强。二是在绩效管理方面,未建立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及考核体系,未设置项目绩效目标。
三、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组建项目管理部门,加强过程监督管理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县水务局成立双柏县河口河(二期)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部,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查、施工、管理。同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部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对工程监督检查,安排项目的监测工作,督促工程的有序推进,保证工程质量。
(二)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前期规划任务
在双柏县河口河(二期)小流域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由县水务局组织成立项目前期领导小组与规划小组,组建由流域所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群体,如工管局人员,涉及乡镇、村委会、村民协调员,农户代表等参与的规划队伍,明确任务与责任,通过宣传水保知识,鼓励村民参与项目;开展参与式调查及走访工作,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小流域规划任务,为后期项目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三)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工程建设以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任务,紧紧围绕“田地治理成型、水系布局合理、道路连接成网、产业规模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坚持“山、水、田、路”综合治理,以梯田建设为重点,以田间道路为骨架,坡面水系相配套、做到灌溉自如,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坡耕地治理示范区。同时,工程实施后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效地减缓水土流失引发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管理方面
1.项目设计变更大,超投资概算
一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新增覆土规模500亩整理成水田,并调整变更部分工程量,主要是下雨本村的4条机耕路由于涉及公益林地进行调整;55座水窖由于原地块已建有水窖,并涉及公益林地进行调整;水池工程6座,由于这些水池已被农业部门实施所以不用建设;石宝村的治理地块无水源,所以增加管道至该地块。二是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为875.4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751.56万元;独立费用98.34万元。项目实际工程措施费1,287.22万元,由于县人民政府同意增加工程措施及工期,较批复工程措施费增加了535.66万元,超批复资金的41.61%。
2.未按计划工期完工
根据《双柏县河口河(二期)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协议书》,项目建设工期为2021年2月20日-2021年5月31日。实际项目于2021年10月11日竣工验收。
3.后期管护工作待加强
根据实施方案,按照“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工程建设的管护责任。大麦地镇政府作为河口河(二期)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管护责任的主管单位,应定期对项目工程运行和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协调解决工程管护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项目工程管护档案。经评价组现场评价,未见后期管护相关资料。
(二)绩效管理方面
根据县水务局提供的有关绩效管理资料及访谈可知,未建立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及考核体系,未设置项目绩效目标。
五、建议
(一)加强勘察设计控制,避免增加工程造价
一是提高前期勘测精准度,减少变更发生。建设单位应重视地质勘察的深度,选择具有工程设计经验的工程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提高勘察和设计的质量,尽量规避施工中因前期勘察设计工作不到位而产生大范围变更的风险。二是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对约束设计变更行为,对主观失职行为应设定惩处措施,提高勘察、设计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勘测范围不够大、勘测精度不够深、勘测点不够多等原因,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工程变更、增加工程造价、超投资概算的情况。
(二)严格遵守施工计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一是建议坚持每周定期召开工程施工、监理各相关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听取关于工程施工进度的汇报,协调工程施工外部关系,解决工程施工内部矛盾,对有关施工进度的问题,积极落实处理,避免延误工程进度;二是加强动态管理,控制工程进度,建立工程进度控制点,运用网络计划跟踪技术和动态管理方法,做到周保旬,旬保月,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三)完善项目管护措施,抓好管护工作落实
一是建议完善项目管护制度,指定具体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建立“建管并重、协作管护、优化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项目区的群众对工程的管护意识,正确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工程的管护工作,保证项目效益的长期发挥。
(四)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健全绩效管理体系
建议提高绩效管理意识,围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及考核体系,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设定符合客观实际的绩效目标。